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市中医医院“三伏贴敷”18日开贴

  近年来,三伏贴敷冬病夏治越来越热,市中随着夏季三伏天的医医院日临近,全国各地中医医院都会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敷”,开贴这已成为传统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三伏贴敷我市中医医院已坚持开展该诊疗项目4年,市中7月10日,医医院日记者从市中医医院了解到,开贴今年夏季“三伏贴敷”将于7月18日正式开贴。三伏贴敷对于“三伏贴敷”大家认识到底有多少呢?市中在今夏三伏天新一轮贴敷即将开始之际,记者分别采访了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朱锦恒医生及内一科主任康竟医生,医医院日请他们为大家介绍“三伏贴敷”。开贴

  “三伏贴敷”为何选三伏天

  内一科主任康竟说,三伏贴敷之所以选择三伏天贴敷,市中是医医院日因为农历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之阳气旺盛,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中药穴位贴敷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温散寒湿,从而达到鼓舞正气、增加免疫力,防病祛邪的目的。每一伏的第一天,是贴敷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头伏第一天,那么接下去的两三天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中伏、末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

  “三伏贴敷”适合人群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那么什么样的人群适合“三伏贴敷”呢?康竟说,“三伏贴敷”适用于成人和儿童,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免除患者服药、打针的痛苦。其主要适宜病症为反复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风湿关节炎、痛经及产后风寒等。但不适宜于心梗患者、心衰患者、肺炎急性期患者、发热患者、特殊体质者、皮肤病患者及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孕妇和一岁以下幼儿。

  同时,康竟告诉记者,市中医医院开展该诊疗项目多年发现,不少咳喘患者除了进行规范的内科治疗,在三伏天到医院贴敷“三伏贴”以后,冬天哮喘发作的次数减少了,症状减轻了,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有的病情没有再发作。同时很多免疫力低下、冬天容易感冒俗称“易感儿”的孩子,自从贴敷“三伏贴”以后,冬天感冒的次数有所减少,症状有所减轻,病程也有所减短,吃点药就容易控制。由于患者尝到了“甜头”,所以,近年来,该诊疗项目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三伏贴敷”操作方法

  那么“三伏贴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呢?治未病科主任朱锦恒介绍,选取各种药物按比例研末,用时以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每次小儿半小时至两小时,成人一般两小时至四小时。皮肤特殊者可减少贴敷时间。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贴敷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朱锦恒提醒,患者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患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泡,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同时到医院请医务人员处理。“三伏贴敷”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另一方面“三伏贴敷”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药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此外,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避免烟酒,不吃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

  同时,朱锦恒指出,夏季的“三伏贴敷”和冬季的“三九贴敷”中医统称为“伏九贴敷疗法”。“伏九贴敷疗法”包含“冬病夏治”与“冬病冬防”两个时间段的治疗,一般三年即十八次为一个治疗周期。一些患者因为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放弃继续治疗,是非常可惜的。贴敷疗法是一个持续治疗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连续治疗三年,治疗效果才会明显。

  记者蒋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