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一个更美好的始兴铁寨∣走进乡村看绿美①

一个更美好的个更始兴铁寨∣走进乡村看绿美①_南方+_南方plus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走进乡村,总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兴铁乡村一抹青绿。让我们打开感官,寨∣走进发现乡村之美。看绿走进广东乡村,个更或者回到家乡,美好美①投入乡野的兴铁乡村怀抱,感悟乡村变迁与时代脉动……

记录眼中的寨∣走进和美乡村,用镜头、看绿用文字,以一瞬定格永恒,为发现,为赞美,也为记忆。

国庆佳节,我们来到韶关市始兴县澄江镇铁寨村碗厂下,一个掩藏在粤北的绿美中的自然村。童年的记忆里,这里有一股浓浓的酸笋味,外婆也住在这里。

这里群山环抱,秋天先落在高高的枫香树上,在碧绿的山林里伸出一抹暖色,叶子上面渲染着初秋的霞光。而山溪上粉色的木芙蓉花和路边艳黄色的萱草花仍开得正欢,树下的木贼也拔出了一节又一节的草茎。

村口新建的公厕旁一株年轻挺直的杉木上挂着几个圆溜溜的南瓜。村子里,身形如米粒般大的蚂蚁在窗沿、砖缝和路面奔忙,它们看上去都是两手空空,搬走的是村里那些看不见的点滴岁月。

沿着河畔,碗厂下有一整个山窝的泥砖瓦房,他们大多都焕然一新,换上了统一、整片的水泥色瓦面,有的墙面还粉刷得洁白,映衬着山野的绿意。这些房子里面保留着的许多过去的光景,在节假日人们返乡的时候,随着吱呀开启的门扉再次呈现出来。那些发生在里面的记忆曾经被带到了远方喧嚣热闹的城市里,在某天的静夜里会被人们缓缓记起。

以前房子里面铺满了鲜绿的桑叶和雪白的蚕,每一个阿妹都从惧怕养蚕到以蚕为生。路边的土坡以前都是烧瓷器的窑,里面烧出来的碗盛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温饱和饥饿的滋味。靠着耕作、养蚕和卖碗,这里的客家人换来了更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碗厂下”之名由此而来。

小时候,妈妈跟我说外婆家就在碗厂下,始兴的客家话“碗厂下”在博罗县麻陂镇的人听来就像是“碗铲下”(意思是橱柜下),对外公外婆的所在曾疑惑了一整个童年。

后来,这里的陶瓷产业就已经被外面工业化的生产取代,仅靠耕作和养蚕也已不能满足村民拥抱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人们纷纷外出务工,村子逐步空心化。如今,整个铁寨村1900多人,常住仅200人,碗厂下也只剩12个人。

但铁寨的绿意和发展生机却依然昂扬。全村1500亩耕地,经过镇村干部们近几年的努力,已经流转了800亩,百香果和水稻种植企业的进驻和对智慧农业的探索带来了新的发展,让闲下来的中老年村民找到了新的忙碌生活和收入渠道。

走出碗厂,走到铁寨村主村道上,始兴尚未入秋,傍晚5点的天气还有些闷热。铁寨村主村道边连片400多亩的百香果与远山连成碧绿的一片。果园里务工的村民们忙着将一个个圆滚滚的紫色果子采摘下来,还不忘呼着大嗓门聊天。果园里每天招工30多人,每天工资100元。

前两年,村里通过拆旧复垦项目取得资金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和广场,今年,主村道单改双的项目也得到村民的一致同意,项目也已经开始动工。天色渐晚,尚在施工的坑洼的路段车辆行驶缓慢,70岁的邱伯正骑着单车焦急地跟在后面,黝黑的双手把着单车车头左右扭动保持平衡,最后还下地推着车,和车上的人简单问候后又匆匆赶路。他要赶去村委会,今晚有电影下乡的活动。

新的村委会大楼前正放映着电影《生死坚守》,院子里已经有七八名老人坐在红色胶凳上,有的弯着腰翘着二郎腿全神贯注地看着投影在墙壁幕布上的画面,有的则拿着蒲扇一边看电影一边留意旁边的孙子孙女。广场上,月光倾泻在谷堆上,孩童们围着谷堆奔跑嬉笑。他们的童年,遇上了一个更美好的铁寨。

【作者】李国华

投稿方式

“绿美广东·和美乡村”随手拍活动正在进行,欢迎投稿参与,一等奖奖励3000元!

方式一:在小红书、抖音、微博、视频号等社交平台发布内容,并带上话题#绿美广东和美乡村。

方式二: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登录后上传作品。

方式三:将作品发至邮箱liulmeimail@163.com,并在邮件正文中注明投稿人姓名,电话,作品主题及作品文案。

方式四:在南方+客户端的点击活动界面上传作品。

活动详情点击



分享到: